周延礼:保险资金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时间:2021-01-14 09:55:51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30年里,保险资金是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30年间,保险资金持有A股市值比例不断提升,成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助推器”。30年间,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为保险业在质量、效率和动力方面实现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运行,是一个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的过程,对于实现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险业务的特性使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既增加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又拉动资本市场筹资主体资金需求,从两方面促进资本市场规模扩大,有效地调节市场规模和资金供给平衡。2006年至2019年,保险资产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9.76%,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年均增长率为19.75%。截至2020年9月,保险资金通过投资股票、债券和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近16万亿元。保险资金投资A股占总市值的3.44%,投资债券规模占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的6.49%。

  降低市场大幅波动风险

  中国证券报:保险资金入市,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起到哪些积极作用?资本市场30年发展,又为保险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周延礼:保险资金所具备的长期性、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投机者带来的市场大幅度波动风险,对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操作产生有力的制衡作用,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促进资本市场结构完善和效率提升方面,保险公司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和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投资,通过经常性调整投资资产组合影响其他投资者资产组合价值性分布,从而有利于提高资金价值性和流动性,改善资本市场中各种资本资产结构比例,改善我国资本市场资金期限结构偏短的结构性缺陷。

  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方面,2020年,中国人寿集团及寿险公司、中国太保集团及寿险公司、泰康人寿及养老公司、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华泰资产、中信保诚人寿等相继举牌上市公司股票。

  在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方面,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专项产品,在产品投资范围和权益类资产比例上给予政策支持,推动专项产品稳步落地。目前,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专项产品注册规模达1610亿元,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纾困工作。

  在鼓励保险资金运用的产品创新方面,保险业为保证结构性支付需要,使其对资本市场各种金融工具风险分布及回报分布有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金融创新,促使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刺激原有金融工具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险监管部门的做法,一是强化对企业复工复产长期融资支持。通过股权、债权、股债结合方式,为重大工程项目和企业提供长期融资支持。二是积极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全力参与符合国家导向的投资项目,强化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增加资金供给,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三是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开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产品,增加支农支小投资。四是加大对健康、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投资力度。

  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中国证券报:保险资产配置面临哪些挑战?

  周延礼:当前,保险资金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一是资金总量匹配困难。截至2020年11月末,保险业保费收入4.22万亿元,同比增长6.5%,保持平稳增长,再加上新增保费稳步增长和非标资产集中到期,面临“资金不荒”“资产荒”的局面。但是,相对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我国金融市场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资产品种有限、层次不够丰富,市场上获得稳定收益的资产较少。

  二是收益成本匹配困难,投资能力要求高。一直以来,保险业竞争激烈,保险负债端成本下降缓慢,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产能较低,主打“价格牌”,高额销售费用拉高负债成本。从资产端看,公开市场上保险资金以固收为主的配置策略受利率整体下行影响,机构在非标市场优质资产上竞争拥挤,特别是对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具有局限性。

  三是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困难。保险行业久期结构差异大,总体久期拉长,寿险行业平均久期12.6年,其中万能险和分红险久期5年,长期健康险长达15年甚至终身,客观上要求资产端精耕细作。中短期利率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对资产配置时点选择、灵活性要求特别高。

  虽然当前权益类资产估值合理,投资可适度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但具体配置和持有时间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短期看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较大。权益资产在估值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性、投资者情绪、海外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下价格波动较大。二是股票结构性分化严重。高股息策略方面,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企业估值并不低,长股投策略要求投资机构对该类公司具备较强掌控力,大比例持股对资金流动性形成制约。三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将带来更大挑战。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将对权益投资产生较大制约,如何管理权益波动、控制回撤、防范风险面临较大挑战。

  非标领域“优质资产荒”形势严峻。一是非标市场供给收紧。当前,市场流动性供给充裕,企业对融资渠道的选择空间较大,发债和贷款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企业在非标市场的融资需求,导致非标资产供给量不及预期,而保险资金对非标资产配置需求旺盛,供求关系不平衡情况日益明显,已有“资产荒”的迹象。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与银行等业外机构竞争,保险资金由于成本较高缺乏价格竞争力;在同业竞争中,中小机构竞争压力更突出,可选择优质标的稀缺。三是诸多不确定性制约。契约精神缺失给非标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如要求提前还款,压低利率、展期延长等行为降低资产配置质量,打破现金流安排,对非标投资带来压力。

  保险资管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压力大。一是投资长期化和绩效考核短期化之间的矛盾。短期业绩考核和排名会使保险资管机构过分关注短期收益,易出现跟风投资和增加交易频率行为,尤其是在市场下跌时更会做出短期化决策。二是偿付能力压力比过去更突出。随着保费规模持续增加、负债结构变化、偿付能力计算口径调整,近年来行业偿付能力压力逐渐加大,需引起重视。三是中小型和新成立的保险资管机构压力加大。中小保险公司负债成本较高,成本收益匹配压力更大,资产端不得不提高对各类资产投资基准收益率要求,这也伴随着投资风险提高、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加大,加剧中小公司生存困境。四是与其他资管主体竞争激烈,行业呈资金“逆差”局面。在跨界竞争泛资管格局下,保险资管和其他金融主体同台竞技,保险资管行业管理资金规模流出大于流入,呈现资金“逆差”局面,不利于保险资管公司长期发展。

  保险业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费收入国,补偿式发展接近尾声,但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未来保险业发力点重点在哪里?

  周延礼:截至2020年11月末,保险业总资产达2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净资产2.70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可以说,各行业均受疫情影响的条件下,保险业取得如此成绩,十分不易,也说明我国保险业发展有很强的韧性和潜力,我国保险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10年至15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值得期待。我国保费增长驱动因素有:新基建、5G基站与网络建设、制造强国战略、新一代信息科技应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区域城市化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在社会领域,有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医疗保险、健康管理等都给保险业带来发展机遇,预计2021年我国保险业增长率会超过12%。

  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将推动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保险业将会从中受益,持续发展势头会推动保险业资产和规模增长,到2035年或更早些,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保险市场。虽然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给保险业蒙上阴影,但对我国保险业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双循环”战略格局驱动下,预计未来两年保险需求仍将保持强劲,两位数增长趋势可期,我国为全球寿险和非寿险保费增长的贡献率会超过30%。

作者:不详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